发布日期:2025-04-13 16:19 点击次数:62
先上几个山东案例:
1、女,50岁,缴费30.33年,2024年退休基数7468,个账11.17万,核定养老金3314.90元,其中过渡性养老金609.15元。
2、女,50岁,缴费,32.83年,2025年退休基数7678,个账8.96万,核定养老金2689.47元,其中过渡性养老金216.44元。
3、女,50岁,缴费30.08年,2025年退休基数7678,个账8.09万,核定养老金2508.48元,其中过渡性养老金197.37元。
通过上述三个案例,发现什么不同点了吗?
三人均是50岁退休,缴费年限也差不多,最长的32.83年,最短的30.08年。指数最高的0.856,最低的0.6057.
但第一个案例缴费30.33年却比后两个高出了七八百元,这是为什么?
仔细对比一下,基数养老金、个账养老金差距都不是很大,但过渡性养老金差异相当大!
50岁退休,参加工作时间大致在1992年-1996年左右,山东省统账结合时间为1996年1月,96年之前的年限均是过渡性养老金的年限,所以即使92年上班,也不会超过4年。案例二为3年7个月,案例三为3年1个月,这都很正常,所以二人过渡性养老金差别很小,只是216元和197元的差距。
再看案例一,她的过渡性养老金年限为7年4个月,建账时间是2001年5月,比其他两个人晚了整5年4个月,所以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年限,也就多了5年4个月,长达7年4个月。
按照一般情况,她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年限应该只有2年,1994年1月-1995年12月末,如果这样,过渡性养老金只有6392.61*2*1.3%=166.21元。
之前有个一个重庆的案例,全部缴费26年11个月,但视同缴费年限却有11.67年。
个人猜测着两个案例应该是异曲同工,二人均为事业单位人员,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事业单位,转为职工社保,由于事业单位建账晚,她们在离开之前的那段时期并未实际缴费,转为企业职工社保后才开始首次缴费,之前的年限都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对待。
虽然在视同缴费年限这一方面能够获得些许安慰,但是谁也无法确定这是否真的能够弥补当初离开事业单位所产生的遗憾。要知道,事业单位具备更为稳定和优厚的福利保障体系,假如当初选择留下,养老金很有可能会实现翻番。
上一篇:青年工匠:让蓝领岗“热”起来